可持续建成环境研究小组(SBERG)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Research Group
竞赛·建筑 | 2022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全国总决赛荣获三等奖
2022/09/08
近日,在《2022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竞赛中,由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创作的作品《书法文化展演中心设计——“起草”》获得了D5·公共空间设计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创作人员:汤笑萌 王潆杉 张洛菲
指导教师:周希霖
前期分析
整体概况: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 “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其中,“起草”为拟定草稿之意,是创作书法作品与文章的开始步骤。本作品“起草”命名,将功能定位于书法展演中心,同时作为宣传汉语文化知识的一个空间载体,通过功能和空间组织,期望此处能够让所处地段的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言文化,为其传播与传承迈出个人的第一步。
选题立意: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在中华民族的传承存续中作用最大的就是汉语言文化,宣传和弘扬汉语言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体现。
而无形的语言依托有形的汉字进行传承,故此次设计中我们选取汉字这种“有形”的载体,来作为空间抽象概念的原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书法展览艺术小馆”的设计。
选址分析:
本项目选择基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长江出版城南侧地块,其处于武昌中心附近,就近有出版城与图书批发市场,资料储备完善。且距离武汉市各大知名高校较近,有较好的文化辐射力,可以依托出版城与高校助力,更好地向整片区域进行普及汉语言文化。
周边现状:
基地周围为出版城与居民区,建筑较为功能复杂。基地西侧与南侧都为城市次干道,可实现车辆双向通行。同时,基地北侧为出版城,其余三侧为居住区,故四边都有大量人流汇入。
设计生成
书法创作是以情感主运笔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驱使,“情不真则物不能依而变,情不深则物不能引之起。”本作品将笔墨纸砚作为基础元素生成基础形体,再对颜真卿饱腹情感变化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进行空间转译,并赋予空间以不同功能,同时通过多种功能形式的赋予来达到弘扬汉语言文化的最终目的。
形式提炼:
笔墨纸砚,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又称“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笔墨纸砚,不但记录着历史,也是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寄托,更是中国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柱。
“笔”即毛笔:作为我国古代的文字书写工具,为记录文明发展文化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我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作为记录书写的另一种技术,活字印刷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文化传播领域。设计提取活字印刷工具长条体量的形态进行堆叠组合,营造叙事性的空间效果,同时选取部分汉字对长条体量的切面进行镂空处理,同时对墙体开洞进行空间氛围营造。
“墨”即墨水: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亦是汉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提取了毛笔蘸取墨水滴在纸上晕染开来的意向,将墨滴进行组合。选取三滴墨,通过重叠、交错等手法进行形态演变,形成最初的平台形态。并进一步将平台形态由“圆片”处理为”圆环”营造光影效果,增强平台的轻盈感与通透感。
“纸”即宣纸: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设计提取宣纸的纤维纹理,作为该项元素表达,将浓而不浑、淡而不灰的宣纸纹理附于墙面,共同围合成建筑,整体给人舒适温暖的感官体验。
“砚”即砚台:“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常为圆形。取圆形砚台作为开敞庭院的体量形态生成基础,进一步通过“图底转化”形成围合空间,同时打通庭院墙体,形成开放空间,而此开敞的庭院空间也成为空间叙事性的开始。
空间转译: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 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兰亭序现已失传真稿,所以目前留存中国行书真迹水准至高即为《祭侄文稿》,我们提取了其中内容抽象为此建筑的空间叙事结构,希望游客在游览时可以从内而外地感受书法之魅力。
技术图纸
一层四周适应场地,向城市界面敞开,主入口在南侧,可直接进入建筑主体,次入口在西侧,可通过庭院再进入建筑;二层以通道空间为主,形成便于游览参观的环形空间,并在空间的间隙中设置公共空间,供游客们休息与交流;三层的主体也为通道展览空间,但兼有许多室外平台,供游客参观结束后进行休息讨论,且设置了室外楼梯连通行进流线。
立面图:
在立面设计中使用了汉字镂空的方式来点明了建筑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且呼应了活字印刷的概念意向。其次,用木栅栏分割实体的墙体,让建筑内部呈现出空间序列感,将阳光自然引入原本封闭的建筑之中,赋予其空间独特的魅力。且具有宣纸纹理的材质的墙体表面,整体呈现出温暖的文化渗透感。
空间功能分析:
整个展览馆根据空间开敞度、活跃度等特点,基于不同书法的主要风格特点,主要将场地功能分为三个部分:西侧的庭院,中部的主体建筑,东侧的演讲展示台。
场地西侧半开放弧形庭院空间主要用于休闲漫步,引入人流,并作草书、行书等不规则字体书法展示。中部主体建筑内半封闭矩形空间主要展示隶书、楷书等规则书法字体。场地东侧开放演讲展示平台主要用于宣传汉语言文化的讲座与活动举办。
景观分析:
景观节点可总结为通过式、包围式、观赏式:通过考察结合武汉当地气候条件及树种高度,提出符合场所氛围(三种节点中高度依次递增)的植被品种选择。
使用场景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