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建成环境研究小组(SBERG)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Research Group
竞赛·建筑 | 2022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省级赛荣获一等奖
2022/08/26
近日,在《2022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的竞赛中,由智慧城市与建筑梦工场的同学创作的作品《无界枢城·多维城野》从诸多院校作品中脱颖而出,收获N1-TOD项目一体化项目方案设计一等奖!
创作人员:尹梦雅 尹雯茜 朱怡霞 徐魁 李雯慧
指导教师:李传成 周希霖
大赛官网部分获奖截图
前期分析
片区文化:
黄浦路站位于汉口黄浦路和卢沟桥路交叉路口,这里曾是日租界,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汉抗战的革命根据地,其中两座遗留的历史建筑见证了这一光辉历史——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地域深涵黄浦精神以及人民军队的亮剑精神。
周边液态:
黄浦路站周边业态丰富,包含商业、居住、绿地、公共、教育、武汉老里份。
人群分析:
从人群的年龄、工作来分析,来此处的人群年轻人比较多,有来中学、高中通勤者;上班族;还有居住此地的本地者。
不同人群的流线各不相同。
痛点分析:
黄浦路地铁站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周边公交车站资源却没有很好衔接,道路四通八达连接绿地,商业,居住等等。1号线黄浦路站属轻轨,高架桥的设置使得此地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建,功能业态集中、道路交通拥挤,社区活力不足,轻轨空间割裂、绿地可达性差等问题。
方案设计策略
规划方向及策略:
以上这些问题,基于武汉城市发展、片区协调融合、慢行交通衔接,提出搭建文化特色节点、导向标识、片区特色规划、集约功能性组织以及丰富趣味步道等策略。
竖向空间设计:
在空间塑造上,以上中下三层联系空间,形成15分钟生活圈,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地铁、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
地上空间设计,通过人群分析,黏菌算法,模拟出人流去向和路径规划形成联系天桥。
分区策略